Comic Life

2011年4月11日 星期一

2011' Feb. 27th 發生的瑣事, 用拍照+文字對話的方式記錄下來。

首先張貼在facebook相片資料夾裡。







番仔實在是樂趣無窮~

Postmodernism

2011年4月8日 星期五

被我譽為製程能力第二弱(註*)的同事, 越來越不像話了
喜歡小事化大、大事化無(做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就誇張地形容有多忙; 遇到重要的事就裝傻丟給其他人處理), 為人OK, 但工作態度只會讓人愈感疲憊

過個連續假期, 一上班, 開個信箱, 居然假期的這幾天都有內容繁瑣的信! 看了害我以為有多少個case要接踵著來? 結果不過是極簡單的東西被描述到天花亂墜...

於是乎, 今天我倒是要看看他到底做了什麼?

2011' 4/7
09:00 開完晨會 抽菸 然後消失
10:00 開完早會(沒去開) 我在走廊遇到他剛抽完第二波菸 然後消失
11:45 午餐 吃完後抽菸
13:10 我睡醒了 開了他的報告要整理 結果簡單的東西還弄不好 我火大要去念他 ㄜ 還在睡
13:30 我估算時間也該睡醒了 要去唸他幾句... ㄜ 人不見
13:45 抽完菸出現了
15:00 開完週會 又去抽菸
16:30 叫我一聲 要問我問題... 連要問什麼都表達不出 勉強擠出一個每個人都懂的問題?
(正所謂不成問題的問題? 我很不屑, 極盡敷衍地回答)
17:30 下班時間 人不在座位上了
17:50 抽完菸回來

然後我要回家了, 所以沒必要管他要走還是要拖時間裝忙

看著這樣混水摸魚的人
突然想到了以前在中山學程的一門課「教育社會學」(必修3學分)也曾有這樣的人物出沒過
這堂課也是讓我在學程嶄露頭角的契機
回想起來我還是很得意地可以說出當時多麼風光的表現...
那堂課的期末分數 97 是個不盡完美卻讓我感到滿足的數字。

期末的報告題目是關於後現代主義的批判性與可能性。

中山大學的校風純樸, 比較之前我的大學─真是天壤之別, 因此課後的討論相當充實
每個組員(因為我是碩士班學生, 就被選為組長, 說穿了, 就是比較閒)都很盡責
夜晚的社科院涼亭都有大家憤筆疾書的記憶
但唯獨有個音樂系大四的女同學不曾參加小組討論。

討論的結果, 我們把後現代的主流疏通成文學, 建築, 繪畫, 音樂等支流
適得其所的分配下, "後現代的音樂藝術"這部份... 我mail給了音樂系的才女, 『讓專業的妳來』我這樣告訴她
不過期末報告前的四週我不曾見過她
只聽說他是個不善於跟同學來往, 常跟男生出去玩的類型
期末報告前一天, 打電話到宿舍找還是找不到?
她音樂系的室友說『她很少回來宿舍喔』(驚!) 打她手機也不回...
隔天, 期末報告當天寄來了一頁(其他人少說都是三頁以上圖文並茂的紙本報告)交差了事

畢竟是團體, 我還是把她的後現代藝術心得報告乖乖地合併一起。



當晚上課, 換我們要報告了
小妮子出現了(一點都不意外) 裝傻說她報告沒寄給我~ 『沒關係~』我只能苦笑地回答

我們的報告方式是我先說個開頭 再分別提及文學, 建築等細目, 讓每個組員都上去說個心得秀一下─

我對小妮子說『那麼後現代音樂藝術的部份 我就提個大意帶過囉...』
妮『啊! 到時候我也會上去說後現代音樂的介紹』
我『可是妳沒有powerpoint 妳有準備嗎?』
妮『到時候就停在引言的頁面 我有準備─ 我會上台報告的~』

乖乖個隆叮咚! 有準備總是對小組有幫助囉... 我『那壓軸給妳囉 之後我在上台結尾』

妮『OK~』



2002' 12.16 19:45(in my image...)

我『後現代藝術在音樂上表現著是反詮釋, 充斥著不確定性... 那麼請音樂系的XX才女為各位介紹...』(啪啪啪啪啪啪~ 啪啪啪~)

小妮子從容不迫地上台 投影出來的畫面還停留在引言大綱上─
『從古典交響樂剝離, 跳脫傳統的音樂表現都能視為後現代主義下的產物。』
『沒有制式的框架, 各項藝術表演更富有創造力。』
『那麼, 我就為大家即興地表演後現代的音樂藝術─』

(嘎~ 我彷彿看到音樂系的大四女生穿著湘北10號的球衣跳到裁判桌上~)

她左手好像揮舞指揮棒一樣 往她的左前方挽手一挑
『你們聽。』



過了10秒 大家摒息以待


過了20秒了 我看到各個組員和老師頭上都冒出了問號 害我以為是遭到替身攻擊

過了快40秒 課堂上應該有些校外學分班的同學斷氣了



大約一分鐘後 手放了下來






『這就是後現代音樂的聲音。』






-完-


(啊? 這啥小?)
雖然當時我很想衝出去把她飛踢, 但我還是忍了下來
現在回想起來 除了覺得她真的很帶種之外 或許這就是天才瞬間的反應(還是老早就計畫好的劇本呢?)
渾渾噩噩的過了半學期
臨場的表現與台風就把這3學分搜刮下來 既輕鬆, 又寫意...

迥然的想起往事 鉅細靡遺的點點滴滴 好像有種幸福的感覺
只不過學程的同伴好像僅僅在那個過去的歲月互相牽絆
卻在幾年後的現在 像少了一片的拼圖
化作一團不完整的雲朵


話說回來 我是怎麼搭起這座聯想的橋樑...

註* 第一弱的是個已離職的女工程師(嚴格說來兩個其實不分軒輊)